检察业务
15位农民工的工钱有着落了
时间:2025-06-20  作者:李翠然 师婷婷  新闻来源:河北法治报 【字号: | |

“以为打了水漂的工钱又回来了!”近日,翟某某给广宗县人民检察院检察官打来电话,对检察官帮助其拿到工钱表示感谢。

2024年冬天,翟某某等15人接了包工头张某某的工程——为村里的新公路平整路基。3个月的时间里,他们辛苦劳作,就盼着工程结束能拿到工钱贴补家用。没想到,等来的却是张某某一次次推脱:“甲方的钱没到位,我也难啊!”“再等等,工程款下来马上发!”

15位平均年龄近六十岁的老汉围在村口的老槐树下,暗自发愁。工钱总计21920元,分摊到每个人头上虽然不多,却是他们买种子化肥的钱、买降压药的钱、给孙辈交学费的钱。2025年4月,他们抱着一丝希望,走进了广宗县检察院。

看着眼前这群手足无措的老人,接待他们的检察官的心揪紧了。检察长王根英听说后当即拍板:“农民工的血汗钱,一分也不能拖!开辟绿色通道,全力支持!”

随后,检察院迅速行动:一方面,联合法律援助中心指派专业律师,手把手帮助他们整理证据——欠条、相互印证的务工情况、张某某亲笔签名的结算单,劳务关系的事实被一一厘清固定。另一方面,检察官深入调查发现,张某某并非恶意拖欠,他承包的其他工程也被上游甲方拖欠款项,资金链断裂导致他确实无力一次性支付,如果强制执行,可能引发其企业倒闭,形成“三角债”死结。而15位农民工这边等着钱用,根本拖不起。

面对困局,广宗县检察院没有放弃,主动打破“支持起诉止于诉前”的常规思维,与广宗县人民法院建立起“两长直通”协作机制。法检两家共同研判案件痛点:既要保障农民工拿到报酬,也要考虑张某某的实际履行能力,避免“杀鸡取卵”式判决导致其彻底丧失偿债能力。

“一次性付清有困难,那分期呢?” 一个兼顾双方困境的方案在反复磋商中成型——“分期支付+司法调解”:张某某分期偿还全部欠款,法院进行司法调解,赋予调解协议强制执行力,确保农民工权益有保障;同时,分期也给张某某留出了筹措资金、回收部分欠款的空间。

开庭当日,法检两家共同主持,启动诉中调解。检察官和法官耐心释法说理,既讲清拖欠工资的法律责任,也理解张某某的经营困境;既坚定维护农民工权益,也为其指明一条可行的履行路径。

经过多轮坦诚沟通,双方终于达成调解协议:张某某分4期支付全部欠薪21920元。当调解协议签下最后一笔,翟某某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紧锁数月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

此案的办理并非检察工作终点。广宗县检察院迅速联合相关行政部门,针对工程建设领域欠薪隐患,启动专项整治。通过制发社会治理检察建议、组织专项普法宣讲,推动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实名制管理等制度在辖区落地生根,力求从源头上预防此类案件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