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检察新闻>>冀检要闻
冀检要闻
全省检察工作推进会要义解读
时间:2019-07-31  作者:刘树奇 牛继芬  新闻来源:河北法制报 【字号: | |

  7月25日,在全省检察工作推进会上,省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丁顺生代表省检察院党组对扎实开展下半年全省检察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具体要求是什么?下步工作怎么做?我们一起来解读本次会议的要义。

  转变理念是新一届高检院党组运用政治智慧做好检察工作的集中体现

  面对检察职能的重大调整,反贪等部门转隶,检察机关如何适应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调整工作布局,高检院党组提出了“转隶就是转机”、强化法律监督的理念;面对如何更好地落实国家法律监督机关的宪法定位和职责要求,高检院党组提出了“在办案中监督、在监督中办案”的理念,鲜明指出了检察机关强化法律监督的载体和途径;面对检察监督如何保障监督质量和效果,高检院党组提出“监督不是零和博弈,实现双赢多赢共赢”的理念,与被监督机关达成共识,促进了工作开展;面对新时代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的更高要求,站在党和国家发展的高度,以有利于检察事业长远发展的历史眼光,提出“四大检察”全面协调充分发展的理念,支撑起检察监督的新大厦;在新近举办的大检察官研讨班上,重新审视检察官在司法办案中角色定位,进一步强调落实刑事诉讼法的新要求,在办案中坚守客观公正立场的新理念。

  更新理念,理清思路,找准定位

  我国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人民群众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对检察工作提出了内涵更丰富、标准更高的要求。

  对此,丁顺生在全省检察工作推进会上要求,必须要更新理念,理清思路,找准定位,以理念变革为引领,切实转化为做好工作、办好案件的新方法、新措施,充分履行法律监督职责,切实提升检察办案质量,推动检察工作全面发展。

  以新理念凝聚不断提升检察工作水平的共识

  当前,工作中还存在的重打击轻保护、重配合轻监督、重刑轻民、重放权轻监管等片面认识,影响和制约着检察工作的创新发展。

  对此,丁顺生强调,要解决这些问题,最根本的是要转变司法理念,以新理念凝聚共识,统一思想,明确任务,增强信心,不断提升检察工作水平。

  把转变司法理念融入各项检察工作

  司法理念的转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检察人员转变司法理念,不能指望通过一次会议或一堂讲课就能完成。

  丁顺生就此强调,工作中遇到问题,既要深入分析各方面存在的客观原因,更要注重从思想层次深挖理念方面的根源问题,形成深化思想认识、主动更新司法理念的良好氛围。要把转变司法理念落实到各项检察业务学习和司法实践中,逐步养成良好习惯和思想自觉。要坚持把新理念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坚决防止在办案中走样,防止仍然出现就案办案、机械司法的问题。要认真研究更新理念对各项业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全面融入到检察业务工作中。

  让顶层设计、总体部署在河北落实落地,推动河北检察工作深入创新发展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当前,做好检察工作的指导思想更加明确,方法路径更为正确,如何使这些顶层设计、总体部署在河北落实落地?

  ——强化责任担当抓落实。领导干部是检察工作的组织者、管理者、推动者,作为“关键少数”,要关键时刻发挥“关键作用”,在带头抓落实上做表率,勇于挑最重的担子。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工作作风,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对重点工作扭住不放、一抓到底,确保善始善终、善做善成。弘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工作作风,养成“案无积卷、事不过夜”的良好习惯,切实提升工作质效,以“钉钉子”精神和锲而不舍的工作干劲,一环扣一环地把工作抓深入抓细致抓扎实。

  ——坚持问题导向抓落实。坚持问题导向是重要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只有敏锐地发现问题、深刻地剖析问题,才能彻底地解决问题,推进检察事业深入发展。总的来看,目前“四大检察”业务或多或少都有短板,我们要抓住这些短板不放,深入剖析原因,真刀真枪解决问题。

  ——突出工作重点抓落实。作为领导干部,要学会十个指头“弹钢琴”,科学摆布各项工作,加强统筹协调,防止眉毛胡子一起抓。要既善于抓重点、抓关键,又善于统筹兼顾,以点带面,牢牢掌握工作主动权。要学会做“加法”和“减法”,善于抓住事物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要紧跟当前形势任务,明确工作重点任务,特别是要紧紧围绕党中央、高检院和省委重要决策部署,紧盯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和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着力推动“四大检察”全面协调充分发展

  做优刑事检察工作——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转变司法观念,加强对法律制度、相关规定的学习研究,准确理解适用条件和适用程序,建立案件工作台账,完善相关程序规范,切实提高案件质量。

  做强民事检察工作——要紧紧围绕监督案件质量不高、抗诉不够精准的问题,加大工作力度,实行繁简分流,坚持精准抗诉。

  做实行政检察工作——要围绕行政诉讼监督“空白院”,加大工作力度,逐院分析原因,加强办案指导,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推动工作开展起来。

  做好公益诉讼检察工作——要加大督导力度,及时通报各地办案数量,开展实地督导。扎实开展各领域检察公益诉讼专项活动,认真分析研究各行业领域特点规律,广泛收集案源线索,加快办案进程,集中办理一批案件。

  领导带头办案,勇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领导带头办案,既是司法办案责任制的具体要求,更是一项政治任务。

  全省检察工作推进会要求,全省各级检察院入额院领导要带头办理复杂、疑难、有影响性案件,坚持直接办案,办完整案,坚持阅卷,审查证据,坚持带头办理新业务,勇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要把检察建议做成刚性、做到刚性

  检察建议是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的一种重要方式。

  丁顺生要求,要在提高质量上下功夫,把没有硬性要求的检察建议做成刚性、做到刚性;要在检察建议的制发上动脑筋,使被建议单位从心底接受检察建议;更要在督促落实上花力气,确保检察建议落实到位。

  解决“本领恐慌”问题,打造“四个铁一般”的检察铁军

  俗话说,没有金刚钻,揽不了瓷器活。能力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要落实张军检察长要求,着力提升检察人员履职能力,解决‘本领恐慌’问题,打造一支具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检察铁军,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使命。”“检察人员作为法律监督者,要努力做到技高一筹。”“要把业务建设当作政治性工作下大气力抓紧抓实抓好抓到极致。”

  ……

  丁顺生要求狠抓教育培训,围绕提升检察人员的业务能力,坚持实战实用实效导向,瞄准短板弱项,以专业化要求为指引,组织开展直接、科学、针对性更强的培训,不断提升专业能力。全省各级院检察长、业务部门主要负责人、办案经验丰富的检察官要带头上讲台,讲政治、抓业务。

  用好案例这本“法治教科书”

  案例是实践中发生的鲜活生动的法治教材,是最好的法治教科书。指导性案例在统一司法适用标准、规范司法行为,明确法律适用中的疑难复杂问题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对此,全省检察工作推进会强调,要深化案例推选、运用、指导工作。深入学习高检院制发的指导性案例,对照本院已经办理的典型案件总结得失,不断提升监督能力和水平。将案例研究作为夯实法律适用根基、研究解决法律疑难问题的标本,通过精研案例,“解剖麻雀”,提升法律专业素养和能力。

  充分发挥理论研究检察智库的作用

  检察理论研究既是指导检察工作行稳致远的先导性工程,也是推动检察事业创新发展的基础性工程。

  对此,丁顺生要求,加强检察理论研究,增强深入开展检察理论研究的责任感紧迫感,进一步提高检察理论研究的思想重视程度、调研工作力度。各位院领导、各部门负责人要率先垂范,既组织好理论研究,又身体力行投入调查研究,着力构建全员参与的调查研究工作机制,推动大研究格局形成。要深入基层一线,深入办案一线,深挖实践素材,善于利用各种数据、案例,通过检察实务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要围绕检察实践中遇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开展理论研究,努力把有价值的经验提炼升华为检察理论,提高研究结论的科学性、深刻性、实用性。要充分发挥法律政策研究的决策参谋、指导办案、推进改革的检察智库作用,为检察机关聚焦主责主业、深化改革、提高监督能力、推进“四大检察”全面协调充分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借用“外脑”,提升专业能力

  向外部借力、借智是破解专业能力不足的重要方法。今年5月,省检察院聘请93名专家组建了民事行政诉讼监督案件专家委员会,涵盖法学、金融、知识产权、土地、资源、医学、环境保护、食品药品等专业领域。

  全省检察工作推进会就此强调,要创新智慧借助,积极借助“外脑”,加强省内外高校联系,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特别是专家学者、专职律师、资深法官、有法律背景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的作用,提升专业能力。要不断细化专家咨询论证机制,做好成果运用转化,把专家意见中对于办理同类案件、处理同类问题具有普遍意义的成果用足用好。着力推动与金融、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部门(单位)干部的双向挂职交流,积极邀请这些部门领导干部授课,提升检察人员专业化水平,增强检察官办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