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咱这田边地头、道路两旁,还有河沟子里,到处都是用完的农药瓶子、袋子,看着就闹心,没想到现在能有这么大变化!” 谈及村里农药废弃包装物的治理情况,村民感慨万千。
2024年9月,河北省公益诉讼检察大数据智能化应用平台上的一条举报线索引起了南宫市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干警的重视,线索称:“某某路两侧到处都是农药瓶子,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接到线索后,检察人员深入乡村,发现在一些农田周边,用完的农药瓶、农药袋被随手丢弃,在阳光暴晒和雨水冲刷下,农药残留不断渗入土壤,对土壤结构和微生物群落造成破坏,影响农作物的生长。此外,儿童在户外玩耍时,很容易接触到这些随意丢弃的农药包装废弃物,对身体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面对这一问题,检察机关迅速行动,组建专业办案团队。检察干警深入田间地头,展开地毯式排查,详细记录农药包装废弃物的种类、数量、分布区域等信息。在调查过程中,办案人员发现:一方面,农户缺乏对农药包装废弃物危害的认识,加之缺乏便捷的回收处理渠道,导致他们随意丢弃废弃物;另一方面,部分农药生产企业和经销商在销售农药时,未履行相应的环保责任,没有对农药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处理进行有效引导和支持。
掌握充分证据后,检察机关以公益诉讼立案,向相关责任主体发出检察建议。督促相关部门加大投入,在各村设立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点,建立定期回收制度,方便农户投放废弃物。同时开展形式多样的环保知识宣传活动,提升农户对农药包装废弃包装物危害的认知,引导其积极配合回收工作。
收到检察建议后,职能部门立即展开整治整改工作,从农药销售源头管理,建立回收体系,印制《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管理办法》、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告知书、倡议书等2000余份,通过农药店、集中回收站点等向广大农药使用者开展宣传教育,有效推动农药包装废弃物规范回收处理。
“一开始,我们也不太相信能有啥改变。” 村民说道,“但是后来,村里真的设立了回收点,还有人专门来收这些废弃包装物,而且还告诉我们,这些东西回收后会进行专业处理,不会再污染环境了。”
在公益诉讼的持续推动下,农药包装废弃物处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如今,在每个乡村,都能看到规范设置的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点,农户们自觉将使用后的农药包装废弃物送到回收点。农药生产企业和经销商也行动起来,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到回收工作中,农药包装废弃物不再流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