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队伍
暖心“小桃”的解题思路|走进全国模范检察院
时间:2024-06-21  作者:肖俊林  新闻来源:检察日报 【字号: | |

暖心“小桃”的解题思路

河北顺平:在服务群众最前沿找寻司法为民“最优解”

10年前,河北省顺平县检察院监督纠正王玉雷故意杀人错案被评为2014年度全国十大法律监督案例。

10年后,当记者再次走进这家基层检察院,新获的“全国模范检察院”奖牌熠熠生辉。“基层检察院处在服务人民群众最前沿,我们要善于运用法治方式和法治力量,推动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找到司法为民‘最优解’。”顺平县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马畅说。

“公共利益守护人”

守护“桃乡”青山绿水

2001年,顺平被国家林业部命名为“中国桃乡”。近年来,顺平县检察院结合地域特色,打造“小桃”公益诉讼检察品牌,以“公益诉讼,为‘民’而行”的初心,守万亩桃林,护人间烟火。

2021年3月以来,在没有取得开采许可手续的情况下,李某等6人雇用他人非法开采山石并出售,销售金额100余万元。2021年11月18日,公安机关侦查终结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顺平县检察院立即对案件进行初步核实。同年11月25日,该院决定对李某等6人非法采矿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立案调查。

2022年2月,该院依法向法院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请求判令李某等6人平均承担山体恢复治理费用54万余元。同年3月,法院作出刑事附带民事判决书,支持了检察机关的全部诉讼请求。判决后,该院持续关注矿山生态修复情况,监督被破坏的山体重新复绿。

今年4月,以该案办理为契机,该院启动建立太行山(顺平段)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公益诉讼创新实践基地。基地以太行山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为重点,是集补植复绿、劳务代偿、生态异地修复、警示教育、普法宣传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实践基地。

群众“连心桥”

让公平正义可感受能感受

“我们高度重视控告申诉检察工作,在办案过程中换位思考人民群众的诉求,以‘如我在诉’的理念尽心尽力推动矛盾纠纷化解。”该院副检察长史斌说。

2021年6月18日,郑某、金某等5人向顺平县检察院反映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在某小区项目施工中拖欠劳动者工资问题。经查,该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某小区项目竣工后,应支付郑某、金某等31名劳动者的工资66万元。经郑某等人多次讨要未果,同年6月23日,该院将案件线索告知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该局作出《劳动保障监察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责令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于同年6月26日前足额发放农民工工资。到期后,该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及总承包人胡某拒不按照通知要求支付劳动者工资。

随后,顺平县检察院依法向公安机关移送该案,并监督公安机关及时立案。案件办理过程中,办案检察官主动向该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及总承包人胡某释法说理,劝说其积极履行支付劳动报酬的义务。该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和总承包人胡某终于认识到错误,主动将所欠的66万元工资全部支付到位,有效维护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用好品牌引领高质效履职

全国人大代表

河北省保定市中学教育集团联合党委书记

王淑英

近年来,顺平县检察院将“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理念深植于履职办案各环节,牢牢守住案件质量这条司法办案的生命线,坚持客观公正立场,全面准确查明案件事实,正确适用法律,确保不枉不纵,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中都切实感受到了公平正义。结合本地实际,打造了一批叫得响、立得住的检察品牌,并以品牌为引领不断促进检察工作提质增效。深入推进“检察护企”“检护民生”专项行动,着力解决老百姓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有效维护了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一院一品·“小桃”检察文化品牌

顺平县检察院结合本地特色,打造“小桃”公益诉讼检察品牌,通过品牌的示范、导向和辐射带动作用,推进“燕赵山海·公益检察”护航美丽河北建设专项监督在顺平走深走实。以“入村听证+以案释法”的方式,对一起非法狩猎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达成诉前和解,通过“义务护林+法治宣传”的替代性修复方式,解决了当事人的实际困难,实现公益保护“最优解”。办理的督促整治私挖盗采太行奇石行政公益诉讼案纠正了村民“靠山吃山”的不正确思想,提升了普通公民和基层执法人员对太行山生态环境和资源的保护意识。